频繁烂尾的中国主题乐园该如何起死回生
据中弘股份2011年公开的信息显示,北京的“美猴王主题公园”预计投资约100亿元,位于怀柔区红螺湖旅游区——这个济南美猴王乐园的“难兄难弟”,也曾宣称将于2014年开园,但至今仍未开业。
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,一段时间以来,众多本土主题乐园疑似成为了房地产开发的“陪跑者”。而更多与美猴王乐园类似的案例,同期在其他城市也在接连上演。
2012年9月,北京昌平区“烂尾”14年的沃德兰游乐园,其拆迁工程悄然进行;去年7月,投资38亿的武汉万达电影乐园,仅开园19个月便停业关闭;曾号称亚洲最大的顺德史努比公园“烂尾”14年后,才在去年宣布开业······
更宏观的视角,可以告诉我们这是个怎样的现象。据中国旅游经济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,近10年有80%的本土主题乐园关门,甚至不少乐园在开业不久之后就宣告失败,近10年来总计沉淀资金达4000多亿元。
另一方面,据好奇心日报报道,全国共有 2800 多个大大小小的主题乐园式旅游景点,但是他们中的 90% 都不赚钱,继而使得主题乐园“每三年更新 30% 游乐设施和内容”的要求难以实现——对游客来说,活下来的很多主题乐园也是死气沉沉、设施老旧,毫无吸引力。
时至今日,华侨城开创的“公园+地产”的辉煌商业模式,似乎已经到了需要推陈出新的节点;而华侨城、宋城等公司曾经的成功,也变得不可复制——现在更重要的问题是,真正希望通过主题乐园挣钱的商业势力,接下来该往何处去。毕竟,去年迪士尼登陆上海滩搅动的一池春水,让业界再次认清优质主题乐园的商业潜力。
“主题公园就应该由专业的机构来运行,这样既能满足政府的要求和初衷,开发商的精力也可以专注于他们擅长的房地产开发,无需在主题公园上耗费精力,并且浪费成本。”易观智库分析师姜昕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。
事实上,已经有多方商业势力盯上了这个好生意。比如恐龙园、嬉戏谷、宋城等运营较为成熟的主题乐园,在尝试做输出管理;OTA企业也在做景区运营托管;包括从规划、设计、广告等行业延伸出来的第三方公司,都在向这个方向尝试。
OTA方面,同程在2015年就已经成立景区托管公司,和100多个景点景区签订了托管协议,而驴妈妈背后的景域集团也与不少景区签订特许经营权。显然,OTA的优势在于可以带来直接的客源,但缺点是景区运营的经验不够丰富,未来可能需要大量挖人来解决问题。
上一篇:美国酒店业刮起中国风
下一篇:酒店的新方向与休闲快餐合作
返回